2021年12月14日凌晨0时09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将天链二号02星顺利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天链”中继卫星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为飞船、空间站、中低轨道卫星等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为航天器发射提供测控支持,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作“卫星的卫星”。
受地球曲率遮挡和视线视场问题影响,大多数运行在几百公里轨道高度的航天器只有在飞经地面测控系统上空时,科学家才能与航天器取得双向联系。例如中国空间站在不借助“天链”卫星的情况下,与地面的单次通信时间通常不会超过10分钟。
2008年4月25日23时35分,我国第一颗天链卫星——天链一号01星在长征三号丙火箭托举下奔赴太空,迈出了发射建造“天链”星座的万里长征第一步。在接下来的十余年中,天链一号02至05星、天链二号01星也陆续发射成功,实现全球组网运行。
自“天链”中继卫星系统建设以来,我国所有的天链卫星均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相当于我们把地面测控站搬到了36000公里高度的轨道,既可以为其轨道之下的航天器之间提供数据传输,又能为卫星和地球之间架起‘信息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邓洪勤介绍。
航天器传回的数据和地面上传的指令、信息,都是由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与“天链”中继卫星系统对接,进行实时传输。在中心工程师看来,天链卫星就像是航天器的好朋友,帮助我国在轨航天器向地面上的“家长”报告情况,也将他们光辉荣耀的时刻第一时间传递给全国人民。
在“嫦娥五号”发射任务中,“天链”中继卫星系统在数万公里外的太空搭起运载火箭与文昌航天发射场的信息传输链路,引导“嫦娥”翩翩奔月。前不久,中国空间站进行“空中课堂”授课时,天地之间音视频交流借助“天链”畅通无碍。
“正是天链卫星精准稳定的数据传输,搭起了一条条天地往返的数据‘中转站’,使得吟唱千百年的‘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董重庆说。